寺河煤矿二号井牢固树立“一切成本皆可降、人人都是创效源”理念,以成本定额管控为基础,以技术创新为引擎,以全员参与为支撑,构建“全链闭环+数智赋能+责任到人”的管理体系,全力推动“五增一降”工作落地见效。
定额先行,降低生产成本。该矿结合往年物资消耗数据与生产实际需求,明确各环节成本定额指标,以此为基准开展年度预算、日常申报及月度考核,形成“矿—科室—区队—班组”四级责任网络。优化物资管理流程,通过集中采购、招标采购等方式降低采购成本,定期开展积压物资清理盘活工作,实现“正常按定额、特殊按限额”的双重管控。针对井下突发地质变化等特殊场景,明确限额审批流程,确保预算闭环管理。
精准破题,激活增效动能。科技创新是降本增效的核心驱动力。该矿锚定“智能化、高效化、低成本”目标,以装备升级和技术革新破解生产难题。引进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等智能装备,打造薄煤层智能化综采工作面,实现无人化开采,既降低了安全风险,又提高了开采效率。针对药剂消耗超标这一突出问题,该矿技术团队精准施策、靶向攻关:将助滤剂原加药点从3701压滤机搅拌桶调整至3805/3806浓缩机底流泵入口,在煤泥管道内加装无动力自搅拌装置,优化助滤剂双泵运行模式,通过阀门控制实现煤泥返流,并自主编写程序,实现远程精准控制。
责任到人,凝聚创效合力。“降本增效不是少数人的事,每个岗位都是责任主体,每个人都能为节约出力。”该矿综采一队职工吕新国说。为激发职工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,该矿组织开展形势任务宣讲,通过班前会、宣传栏、微信公众号等载体传播节约理念,让“节约光荣、浪费可耻”深入人心;设立“五小”创新专项基金,充分调动基层职工的创新热情。各区队大力开展废旧物资回收复用,对废旧物资实行编码管理、动态追踪。在实际生产中,该矿将综采工作面废旧风水管路回收修复后,转运至掘进工作面复用,实现变废为宝。在考核机制上,该矿将物资消耗精准落实到个人,让“节约有奖、浪费受罚”成为常态,营造了“人人管物资、个个算成本”的良好氛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