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平公司紧盯煤炭市场需求变化,围绕洗选密度调控、煤质预警机制建设及原煤质量源头保障等关键环节,创新构建全流程煤质管控体系,推动煤质稳步提升和效益煤种增产,努力实现效益最大化。
精调密度,优化分选效果。“由于压差式密度计的精度易受流速、设备磨损、气泡、振动、煤泥沉积等因素影响,所以我们将末煤的密度计升级为钠源密度计,新的密度计响应速度更快,可以更精准地调节末煤密度,优化分选效果,提高精煤产率。”洗煤厂洗煤车间主任张建伟介绍道。同时,该公司严格把控密度介质质量标准,科学调控介质粒度分布,定期清理介质桶内积聚物,确保介质粘度与稳定性指标符合工艺要求。此外,规范操作脱介筛,防止介质过量进入煤泥水系统引发密度波动。
动态监测,稳定煤炭质量。走进长平公司煤质化验室,工作人员正在使用在线灰分仪实时采集数据。据了解,这样的检测工作每小时进行一次,工作人员会依次对井下原煤、洗选产品、尾矿等进行数据采集和煤质化验,一旦发现超标等问题,就会立即联动控制室调整工艺,以高效响应保障质量稳定。同时,该公司每日对主井皮带生产煤样的煤质指标进行化验,每周对商品煤及附属品有关指标进行抽样,定期对采掘工作面煤样的煤质指标进行全覆盖检查,真实准确把控矿混煤销售发热量、灰分等重要指标,通过动态煤质监测机制,确保“煤质最优、质量最高、效益最好”。
协同管控,实现提质增效。该公司将强化源头管控作为保障煤质的首要防线,积极构建分级清杂与动态调配双机制,在井下原煤运输、入仓环节中,岗位人员实时分拣大矸石、铁器、塑料等杂质,主井皮带与给煤机按标准精准调量,避免煤量波动影响后续加工;针对井下水煤隐患,制定专项应急方案,司机发现水煤后立即联动调度与车间干部,严格执行《防跑仓措施》,将水煤引入储煤场晾干后再返用,从源头减少杂质干扰。此外,该公司还通过中煤掺配普末煤、烘干煤泥科学配比等措施,在不影响商品煤质量的同时,提高煤炭利用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