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平公司将井下粉尘治理作为保障安全生产的重点环节,以网格化包保压实管理责任,聚焦胶轮大巷、胶带大巷、掘进工作面三大区域持续发力,打出粉尘治理“组合拳”,有效降低粉尘浓度,显著改善作业环境,进一步提升矿井本质安全水平。
完善管理体系 压实治理责任
“每个检查人员的责任区精确到具体巷道区段,每15天必须完成全区域降尘设备运行状态排查。”该公司通风管理部部长李彦鹏介绍。
长平公司创新构建网格化包保管理体系,结合井下巷道布局和作业流程,将区域科学划分为多个责任单元,明确每位检查人员的“责任田”范围,配套建立“巡检问题记录—整改落实—复查验收”的闭环管理机制,确保隐患整改有章可循。同步出台《粉尘防治考核管理办法》,将降尘设备维护质量、粉尘浓度控制效果等纳入考核体系。召开月度综合防尘专项会议,各队组按照“谁使用、谁维护、谁管理、谁负责”原则,详细汇报责任区粉尘治理工作进展,形成覆盖全员、贯穿全程的粉尘防控责任体系,从管理源头上消除防治盲区。
开展技术改造 破解降尘难题
在完善管理体系的基础上,长平公司针对不同作业区域痛点,精准实施技术改造。在胶轮车巷引入智能感应技术,搭建“定时喷雾+地喷”智能感应系统,替代原来的“沿顶吊挂细水喷雾+洒水车”模式。该系统在车辆经过时自动启停,消除了传统喷雾方式干扰驾驶视线的弊端,减少人工操作,降低运行成本。在胶带大巷着力解决喷嘴易堵、维护频繁难题,安装高效外混式风水喷雾喷嘴,并对装置进行性能优化。改造后的喷嘴实现全天候连续稳定运行,水量消耗与日常维护工作量大大降低。在掘进工作面应用远距离喷雾技术,采用专用雾化喷嘴,将压缩空气与高压水充分混合雾化,实现单喷嘴高效覆盖掘进机切割头区域,大幅降低设备堵塞风险,提升降尘能力。
检修工老赵表示:“以前喷嘴容易堵塞,需要专人每天检修,装置升级后,用水量少了,维修更加方便,喷嘴运行时不影响人员通行,降尘效果也更好了。”
从管理创新到技术突破,长平公司双管齐下,进一步改善井下作业环境,切实保障员工身体健康和企业安全生产。